孙鹏,2012级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博士,借助实验室平台,其研究成果“Effects
of Shu‑Yu capsule on the levels of glutamate and γ-aminobutyric acid in the
hippocampus:A microdialysis study in rat model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
depression subtype”获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二等奖。该研究借助实验室微透析平台,进行了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神经递质代谢研究,首次发现PMS肝气逆证疾病大鼠中枢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含量比值紊乱是导致PMS症状呈现的重要发病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IF 1.558)。
陶文娟,2013级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医基础理论治则治法。在读期间,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3篇。其中《Humanism
and medicine in China》于2015年3月14日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The
lancet》(385卷,946页),2015年该期刊影响因子为45.217。
韩雅丽,2013级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硕士,其研究方向为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药文献信息化研究,其研究成果可为中医信息化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2012年获得“挑战杯”山东省三等奖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4项,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发表学术会议论文5篇。2015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延强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孙世光,2013级中药学专业博士,拓展药物利用研究概念,初步构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体系;并提出“行为组学”概念,初步建立基于“行为组学”模型焦虑动物模型评价体系。荣获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博士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优秀论文提名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
孙常磊,2013级中药学专业硕士,在该平台建立了石蒜、黄连、豆豉姜和三颗针中生物碱分离纯化的pH区带逆流色谱方法,为从中药中快速高效地分离纯化生物碱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快速制备中药药效成分标准物质和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发表SCI论文3篇,累计影响因子>8分,代表性论文Preparative
separation of quaternary ammonium alkaloids from Coptischinensis Franch by
pH-zone-refining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发表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IF 4.169)上。